[本站 行业]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可谓是风云变幻,硝烟弥漫。在车企与地方政府的合力下,一场席卷全国、几乎囊获所有车企的汽车“价格战”引起社会各界与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在一轮轮“掀桌式”降价潮面前,是消费者的狂欢,还只是加剧了行业的“内卷”?车企降价“久已有之”,是什么原因让这次的降价力度如此之大,涉及的车企范围如此之广,今后又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来了解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
一、车企乱斗,汽车行业“掀桌式”降价潮
2023年一季度的国内汽车市场变幻之快,令人咂舌。部分车企在经历短暂的涨价进程之后,特斯拉于1月6日官宣率先挑起“降价潮”,部分车型最高降幅4.8万元,一举将势头逆转。而行业龙头的降价,让其余新能源车企不得不跟,AITO问界、小鹏、蔚来、沃尔沃、埃安等也纷纷出手,新能源汽车市场刮起了前所未有的降价潮。瞬间让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同时,也进一步挤压了传统车企的市场空间。
在此情形下,3月6日东风汽车集团联合湖北省政府推出史上最强购车季活动,打响了燃油车降价第一枪。优惠力度最大的是东风雪铁龙C6,官方指导价是21.68万元,政府+企业综合补贴高达9万元/辆。全面引爆全国汽车降价的狂潮,各大车企纷纷抛出了“骨折价”促销计划的同时,“买一送一”、“买车送牌”、“抵扣优惠”与“权益积分”各类花式营销方式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50余汽车品牌超百款车型加入“价格战”的乱局之中,以求期望能够在此混乱的市场局面中,保住一定的市场份额。
从本站大数据结果上看,特斯拉与东风雪铁龙两车企在发布大幅降价后,确实在短期内达到聚敛人气,关注人数飙升的效果。不过,随着加入到“价格战”的车企逐渐增多,终端市场价格过于动荡,反而会引发消费者观望情绪的增加,关注人数随之回落。
二、汽车产业大省深陷其中
自去年底疫情稳定之后,经济发展重回各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迫切需要加速经济复苏,需要刺激民众消费。在房地产消费刺激效果不利的情况下,汽车产业依据其上下游产业链长的特点,成为复苏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以湖北省为例,汽车工业是该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对GDP的贡献占比一度超过了20% 。省会武汉,更是全国六大乘用车基地之一,汇集了中、法、美、日四大车系。此外,湖北省内的十堰、襄樊、宜昌、黄冈等多地,也都有相关整车及配套企业的布局。汽车产业对于湖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带动了数百万的就业,关乎数百万的家庭。 2022年,湖北汽车产量同比下滑9.68%,跌破200万辆大关,全国排名也被重庆反超,降至第五位。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次东风系品牌走在了降价的最前端,也就不让人感到意外。
而作为国内汽车产业第一大省的广东更是不甘人后。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的汽车年产量达到415万辆,占全国产量的15%,汽车制造业产值超过1.1万亿元。仅广汽集团旗下就有广汽传祺、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埃安等一系列品牌,此外还是有比亚迪、小鹏两个新能源品牌的加持。在3月初,广东发布59条“激发企业活力,加快恢复和提振消费”的措施后。广汽系品牌快速响应,积极加入到这场席卷全国汽车市场的降价潮中,不仅提供万元购车补贴,还免费享粤A蓝牌,广汽本田全系车型综合优惠最高8万元亦或是车辆“买一送一”,凡此种种可谓是花样翻新,降价力度丝毫不逊于东风系品牌。
从结果上看,消费者主动留资人数与关注走势相似,两省车企在发布大幅降价后,消费者购车需求与欲望得到激发,留资人数急剧攀升,不过在经历短期的释放后,留资人数有所回落。
三、汽车行业深陷“价格战”乱局的原因
■ 居民消费不足:
持续近三年的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各地疫情反反复复的过程中,企业裁员、实体闭店歇业现象不断,给旅游业、餐饮业、甚至制造业都造成了巨大冲击。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增高,大家对未来收入预期也在降低,导致消费信心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随着2022年底 “新十条”实施之后,疫情防控形势大为好转。在中央一系列 “扩内需、提信心”等经济组合拳带动下,让“经济发展”这根紧绷了三年的神经有所缓解,但市场并未出现所谓的“报复性消费”。从数据上看, 20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但现阶段的消费复苏主要体现在“吃”、“穿”为主的购买生活必需品方面有着较大提升,而选择在“住”与“行”改善、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消费需求,人们依然保持谨慎的态度。
■ 产品库存高:
据流通协会统计,2023年2月底车企和经销商库存已高达341万辆,位于警戒线以上。而2月的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93,环比上升7.2%,同比上升4.3%,连续2个月快速上涨。
春节前后的1、2月份是汽车市场传统“淡季”,今年2月的汽车市场虽略好于往年同期,但销售情况远低于汽车经销商的预期。加之节后厂家开始逐步恢复生产,无形中继续推高库存水平,导致经销商经营压力进一步增大。
■ 汽车销量透支:
2022年的燃油车600亿购置税减免及各地方购车优惠政策,给彼时的汽车市场活力带来了巨大刺激。在挽救了汽车市场的同时,也起到了透支市场需求的作用。而年底因购置税及新能源补贴政策到期而产生较大的翘尾效应,使得今年的汽车市场销量复苏乏力。
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乘用车累计销量267.8万辆,同比下降19.8%。尽管2月车市同环比表现尚可,但其实是基于1月份低基数效应上的增长,且去年同期正值春节,销量偏低。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直言,今年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开门红”。
■ 车辆环保标准切换:
目前看根据生态环境部要求,自2023年7月1日起,被称为“全球最严排放标准”的国六B政策将实施,到期后将不能销售、注册、上牌低于国六B标准的汽车,这似乎成为引发燃油车品牌大规模去库存的“导火索”。
据专家表示,“此次汽车价格战与国六A车型清库存关系密切。一旦新标开始执行,不符合标准的老旧车型只能被运往排放标准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或是在截止日期前低价批量处理给租赁公司等。”乘联会预计,随着国六B标准执行日期逼近,车企将会逐步加速老车型清库。而对于车企和经销商而言,在销售端市场抛掉手中不符合标准的老旧车型无疑是减少损失最好的一种方式。
四、震荡中“艰难前行”的中国车企
■ 短暂中夭折――“保利润”:
2023年,随着国家新能源补贴的“退场“,宣告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式”断奶” 。也正由于补贴的退出,车企利润受到挤压,使得本就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新能源车企寄希望于涨价来应对国补的结束。由包括零跑汽车、比亚迪、埃安、合众汽车等新能源车企及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开启了一波“保利润”的涨价潮。
■ 无奈中蜂起――“保份额”:
不过,特斯拉不讲“武德”,率先大幅降价,让刚刚期盼“回血”的一众新能源车企又不得不转头降价,市场态势突发180度急转。致使新能源车企的经营策略由“保利润”迅速向“保份额”转变。
在新能源车企开启“价格战”的同时,传统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进入3月,在东风系品牌“掀桌式”降价后,“价格战”逐渐演变到了整个汽车市场,在混战的乱局中“抢市场”、“保份额”成为当下车企唯一的使命。
■ 无奈中蜂起――“保份额”:
目前,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没有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有的只是加剧行业内卷。车市优惠补贴的本意是提升需求、提振消费,但当车企用真金白银大打价格战之后,这场降价潮几乎成为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困局。
在汽车行业价格“踩踏”事件中,大幅降价必然极大的减少企业经营利润。这对目前生存本就艰难国内车企(含新势力车企)的来说,其中更多的是被迫与无奈。 而“价格战”的背后体现的是企业技术、规模、供应链管理和成本管控等体系化综合实力的比拼,在惨烈厮杀中,部分处于弱势的品牌出局似乎成为定局,加速汽车行业玩家“淘汰”速率。
此外,轮番的“价格战”也让车企经营打造多年的品牌形象与用户定位“一举尽失”,在伤害部分消费者利益的同时,车企也需要花费更大的经历重塑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与信心,并且对于“用力过猛”的品牌来说,之后重构消费者对各品牌档次溢价选择是个更大的考验。
结语:
市场需求疲软,是引发价格战的直接诱因。去年底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以及新能源补贴退出形成提前消费的影响,我国汽车消费恢复还相对滞后。在一轮又一轮的政策刺激与降价引导下,当前,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可以释放的空间越来越小,留给各品牌车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本站研究院认为车企与其在“价格战”的泥沼中挣扎,更应该修炼好“内功”,在产品、技术与服务中寻求突破。目前,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已经打响,任何车企想要独善其身恐怕过于困难。汽车行业大变革序曲已经凑起,未来能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生存下来的品牌,必然能够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中流砥柱。大家有何见解,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留言互动,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内容,请您点击/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本站研究院”公众号,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汽车市场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车主头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ezutt.com/hangye/11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