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汽车将是下一个重要的联网设备。为了能实现自动导航,提供最优化的路径规划,帮助汽车准确达到目的地,各大科技公司、车企对于高精地图尤其青睐,纷纷布局地图产业。
不同于日常所见的普通导航电子地图,高精度地图主要是供自动驾驶汽车使用,拥有精确的定位信息和丰富的道路元素数据信息,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更新频率在日、小时甚至分钟级别。
“现在很多市面上的地图,虽然也叫高精度地图,但只是精度比传统地图要高一些。中国到现在为止真正拿出来量产成型的产品企业还没有,现阶段的高精地图基本停留在实验品阶段,无法形成组网。”这是宽凳科技创始人兼CEO刘骏的判断,“我们争取做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精地图,为整个产业实现新的突破。”
高精地图能够让自动驾驶的视野更广,看得更清晰、更及时,起到构建类似于人脑对于空间的整体记忆与认知的功能,具有定位、辅助决策、导航等作用。很多人将其形容为自动驾驶的“千里眼”、“透视镜”、“安全员”。
在刘骏看来,只有精度在20厘米以内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精地图。宽凳科技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为发布中国第一张高精地图而不懈努力。
宽凳科技在今年年初拿到了由IDG资本领投,成为资本、澜亭资本等跟投的A轮数亿美元融资。但是那个时候宽凳还没有办法展示自己的产品,宽凳高薪聘请了最前沿的AI和高精地图的科研人员,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闭关潜心研发半年,如今已经可以拿出作品进行展示。
制作地图只是完成了10%的工作,另外90%的实力竞争是在数据迭代更新上,第一张地图数据采集、构建的问题解决之后,还需要实时更新。“第一张地图还是靠自采。”刘骏说,“为了保证第一张高精地图的质量,宽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自采形成的第一张高精地图的基础上,再使用众包方式既可以解决快速更新的难题。
刘骏说:“靠公司自己车队采集或者通过购买等渠道获得的数据,不可能覆盖所有行驶场景。现阶段,最大的物联网采集地图车队也就拥有百十辆车。一旦通过众包的形式,我们将获得百万甚至千万级的车辆道路数据。可以想象这当中形成的数量级之差。”
技术上,宽凳科技在地图采集过程中充分运用了AI技术。宽凳科技以车载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为基础,跟随车辆快速连拍多张照片,形成大量数据,再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完成车线识别、特征点提取、构建车道的网络拓扑以及制作各种地物(人行横道、标线、交通标志)等。
AI算法进行图像识别只是第一步,而此后需要将获取的二维地图转化为三维地图,进而制作成一张完整的路网,从而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精确制导服务。然而,这项工作要求非常高,例如如何将多次测量的结果组合起来,能够与三维空间的测量结果对上,又或者在不同时间段内测量结果要能够完整对上,都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与行业知识。需要从业者具备专业的测量技术和地图绘制技术,这样的人才在国内不足100人,但是宽凳科技就占了近一半。
为什么不用现在常见的激光雷达方案呢?刘骏是这样解释的:“目前激光雷达在采集的速度和自动化程度上,甚至在精度上,比起图像的方案,还是有很多问题。而且,激光雷达应用时需要和地图图像融合,但目前融合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难点。”从长远来看,谁能覆盖最多的用户谁就是赢家,而纯视觉方案既能覆盖激光雷达车,也能覆盖没有激光雷达的车。
据了解,国内一些知名图商的采集技术主要来源于国外,大多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个别图商虽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绘制出来的高精地图精度不高,难以满足自动驾驶的需求。除此之外,这些企业使用的是重激光雷达的方案,相比宽凳科技的重视觉方案,更难以众包、规模化。
在自动驾驶-高精地图这么重要的一个产业里面,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宽凳科技希望用“中国方案”制作中国的高精地图。
原创文章,作者:车主头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ezutt.com/hangye/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