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99%驾驶者都不会用环岛?

我每天开车上班的路上,要经过三个环岛。在非繁忙时段,由于车不多,过环岛基本不用停车,比过交通灯的路口要省时便捷得多。但如果是高峰时段,这几个环岛路口经常都会堵成一堆,有时甚至会彻底堵死,要出动交警紧急赶到现场指挥“疏散”。

驾驶者都不会用环岛-(1).jpg
▲ 环岛被堵死的景象

 

驾驶者都不会用环岛-(3).jpg
▲ 环岛绿化带被铲除,正在重铺成路面

最近,我发现这三个环岛被围闭起来施工,过了一两周,初见施工模样——环岛的绿化带被铲除,改铺了硬质路面,可想而知,这几个环岛即将消失,要改为交通灯十字路口了。

看到这一幕,我是悲从中来。更准确的说,是悲愤填膺。因为中国人不懂得使用环岛这事,我实在憋了很久很久,不得不爆发了。

驾驶者都不会用环岛-(2).jpg

去过欧美日等先进国家自驾的朋友应该都会留意到,环岛在国外(尤其在欧洲本土,和过去的欧洲国家殖民地)非常常见,它是疏导分岔路口非常高效有序的设施。

和所有的交通规则设施一样,环岛要实现其设计效果,需要有所有人共同遵循的规则。而环岛规则说起来很简单,只有一条:准备驶入环岛的车,要让已经在环岛内行驶的车先行。换句话说,环岛内的车有优先路权

就这么一个规则,在全世界千千万万的环岛里,每天每时每刻简单有序地运行着。它很复杂吗?一点都不复杂。你只要懂得这个规则,开车经过三个环岛,就会形成遵守这个规则的习惯。别人会让你,你也会让别人,环岛的高效一定会让你拍手称快。

驾驶者都不会用环岛-(5).jpg
▲ 先进国家的环岛通行规则示例

为什么上述环岛规则简单有效?因为它的设计出发点是确保所有车辆可以“最快地通过环岛”——环岛外可以排队,但环岛内要确保畅通,这样无论多大的车流量,环岛自身的枢纽和疏导功能都不会失去。

但在中国,环岛的通行规则完全不是这样的。典型的中国式环岛通行规则是:你开车进入环岛,只要有空当,就要往里钻,否则环岛内的车不让你,你几乎永远开不进环岛;进入环岛后,你不能加速,因为要提防开起来钻在你前方空当的车辆;当你已经对准了环岛出口时,还要小心右侧突然插进环岛的车,它们可能会横在你面前,阻挡你驶出环岛,这时你只能停在环岛内等待。

先进和落后的通过环岛规则最大的差别就是:别人是环岛内的车有绝对优先路权,开进环岛后就可以加速驶离,从而加快了环岛内的“流速”;我们是谁霸道就谁有路权,进出环岛都得左顾右盼、小心翼翼甚至排除万难地前行。哪个通行效率高,一目了然。

驾驶者都不会用环岛-(6).jpg
▲ 这是一个人人自危、只顾自己的场景……

中国人之所以不能高效使用环岛,根源在于不懂规则。不懂规则怪谁?怪教育。在中国的交规和驾校里,我没有见过宣传教育过如何正确使用环岛的。或许在某条规定里有,但实际中从未被提起过,更遑论执行了。大家可以问问身边有驾照的朋友,我相信99.9%的国内驾驶者,都不知道关于环岛优先路权的规则!

这个规则其实再说白些,就是自觉排队。而开车不自觉排队这个问题,又已然成为当今中国交通秩序里的最严重、最需要严惩的问题。一个良好的秩序环境,必定是靠所有人(注意:是所有人,不是大部分人)的自觉性来维持的,尤其在道路交通系统里,一台车不排队,就会把整条路堵上,让所有遵守规则的人/车受害。

环岛规则要得到执行,关键点就是每台进入环岛的车,要自觉地在进入环岛前排队,不能抢行,而是根据环岛内的情况,自觉、迅速地开进环岛和驶离环岛。没有“自觉”和“迅速”,这个规则是运行不起来的,而这两点,恰恰正是中国驾驶者当前最缺乏的素质。

然而,任何素质都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是要靠教育的,是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的差别。就像饭前便后要洗手,没人生来就会,但只要稍有“家教”的人,学会之后都能轻松成为习惯。

驾驶者都不会用环岛-(7).jpg
▲ 发达国家常见的路口停车让行规则,实施基础是靠“教育+自觉”

中国当前的交规、交通管治系统,恰恰就是从不强调、甚至是彻底放弃了教育和倡导自觉性。天罗地网的电子执法,试图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式去对抗违规,多数人开车时只想着如何“不被抓”,而不是怎样才能共同去维系交通系统的良好秩序。

驾驶者都不会用环岛-(4).jpg
PS:我知道从交通科学规划角度,不能一刀切地认定环岛比交通灯好。环岛也有其应用局限,例如车流量太大的多车道路口就不适用环岛。

环岛这件事,充分证明了中国当前交通秩序管理的症结——不抓教育,只管执法。把环岛拆了改建交通灯这事,更是证明了交管部门对症结不知所以,还在简陋、愚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交通灯被拆,改建回环岛,就证明我们的交通在进步了。

原创文章,作者:车主头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ezutt.com/youche/796.html